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
SHRM官方授权培训基地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2020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生存状况白皮书
cr:猎聘人才官(ID:liepinrcg)


前言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在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努力下,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有效缓解。全国疫情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封城几个月、灾情最严重的武汉4月8日开始解禁,逐步恢复与外界的连接, 这也意味着国内整体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因而,本白皮书将4月视为后疫情时代开启的时间点。

在今年两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这个关键词被提及39次。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对于职场人而言,疫情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后疫情时代,职场人或许很多方面都面临着重构,甚至重建。聚焦这个群体,猎聘特此推出《2020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生存状况白皮书》,主要研究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的信心重构、心态重构、工作重构、生活重构和消费重构问题。结合猎聘平台6000万+的用户大数据和上万调研样本进行分析,并对多个城市百余名职场人进行访谈,进一步展示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生存状况,为相关用人方、求职方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1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信心重构




1.1

疫情下整体经济形势


▎分季度:2020二三季度GDP反弹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的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滑6.8%;二季度GDP为250110亿元,同比增长3.2%;三季度GDP为266172亿元,同比增长4.9%。

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GDP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到了二、三季度,疫情明显缓解,复工复产复学有序进行,经济逐渐回暖,GDP反弹回升,为就业的回暖创造了良好条件。

 

SHRM
 

▎分城市:2020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GDP包揽前三

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局的数据,在2020上半年GDP最高的20个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五个城市位居前五,均超1万亿元。其他15个城市大部分是新一线城市,其中苏州、成都、杭州位居第七至第八;武汉位居第11,西安位居第20。


SHRM



1.2

疫情下整体中高端人才就业形势


▎中高端人才紧缺指数:9月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从全国中高端人才紧缺指数(TSI 即 Talent Shortage Index 的缩写,意为人才紧缺指数。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 TSI<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如果 TSI 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容易)来看,2020年1-7月,TSI指数均小于1,3月份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从2020年4月开始起逐渐上升,2020年9月达到1.12,与2019年9月持平。中高端人才呈现出略微的供不应求的态势,表明整体就业形势向好,中高端人才找工作难度变小。

 

SHRM
 

▎全国中高端人才供需变化:三季度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猎聘大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全国新发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7%,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6.93%;中高端人才中的求职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14%,恢复到去年的99.86%。整体而言,2020年三季度的新发职位和中高端人才数据恢复程度良好,基本接近2019年同期的水平。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就业市场回暖,越来越有活力。
 

1.3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就业信心


▎调研:超7成职场人对当前就业形势有信心

随着就业的回暖,多数职场人对就业的信心增强。从猎聘针对在职职场人的调研来看,77.96%的职场人对当前就业形势表示有信心,其中69.26%的人表示有信心,8.7%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推出了一些列措施着力“保就业”“稳就业”。

2月28日,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就业;

3月20日,人社部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助推复工复产。

7月2日,人社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四部门联合开展“2020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提供超60万个岗位,为各类用单人位招聘和求职者找工作提供集中服务。

7月21日,人社部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在线”正式上线,助力后疫情时代精准就业


与此同时,各大招聘平台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发起、参与各类促就业活动。这些举措极大增强了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对未来就业形势的信心。


SHRM


▎大数据:后疫情时代重点城市就业信心指数分析

针对2020上半年GDP排名前20的城市,猎聘分别对后疫情时期它们的就业机会、其中高端人才跳槽意愿、薪酬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各地的GDP,得出这些城市的就业信心指数,以大数据来反映这些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信心指数。


▎重点城市就业机会:北京上海新发职位占比领跑全国

2020上半年GDPTOP20城市在今年二至三季度的新发职位占比差异较大,区间为0.27%-12.54%。其中,上海新发职位占比最高,为12.54%;北京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为12.23%。深圳、广州、杭州位居第三至第五,分别为9.55%、6.83%、5.84%。这个五个城市经济、产业、文化均位居全国前列,新兴产业和职业层出不穷,对人才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


SHRM

 

除了上述五个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新发职位占比均低于5%。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表现突出,仅次于一线城市中的广州,成都以3.62%的新发职位占比位居第六。


▎重点城市中高端人才跳槽意愿:上海中高端人才跳槽意愿最强

跳槽是就业市场人才流动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活力。猎聘根据求职者的登录、浏览、投递等行为综合得出跳槽意愿指数。该指数越高,表明跳槽欲望越强烈。


2020年上半年GDP前二十城市的中高端职场人跳槽意愿指数区间为10.78-25.09,位居前五的城市是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宁波,分别为25.09、23.14、21.38、20.84、20.15,其他城市则低于20。


SHRM


上海上半年GDP位居全国第一,经济实力雄厚。在此次疫情间,上海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与细致化,为外界所称道,因而受疫情的影响相对小,社会秩序较早得以恢复,因而职场人跳槽热情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0个城市中,苏州、宁波、无锡中高端人才跳槽意愿位居第三、第五、第六,这个三个城市的GDP位居分别位居全国第六,第15、13,经济实力强劲。此外,苏州、宁波、无锡是我国知名的传统制造强市,新兴科技领域处于蓬勃发展态势,此次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当地职场人跳槽意愿欲望强烈。

 

▎重点城市中高端人才年薪中位数:北京年薪位居第一

从这20个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年薪中位数来看,中高端人才年薪中位数区间为13.20万元-24.00万元。

薪资中位数最高的是北京,为24.00万元;上海位居第二,为22.10万元;深圳位居第三,为21.00万元。广州、南京、杭州三市中高端人才年薪中位数均为18.00万元,并列第四,其上半年GDP也位居全国前列,分别为第五、第九、第八。


7.png


▎重点城市就业信心指数分析:上海、北京就业信心指数最高

基于这20个城市的GDP、就业机会、跳槽意愿、薪酬维度的指数,猎聘综合得出其对应的就业信心指数(分值区间为0-1)该指数越高,表明就业信心指数越高。

这20个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信心指数区间为0.2218-0.9802,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和北京,分别为0.9802、0.9578;位居第三的是深圳,为0.7988,其他城市均低于0.7。广州位居第四,为0.6499,杭州、苏州、重庆、南京位居第五至第八,分别为、0.5853、0.5695、0.5246、0.5220。宁波和武汉波位居第九、第十,为0.4756、0.4618。


8.png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其就业信心指数位居第十。自从4月8日解禁后,武汉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在快速恢复中,武汉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各种专门面向武汉职场人、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线上招聘会、直播招聘活动纷纷开展;同时,武汉市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促就业的政策,这些活动和举措为重振武汉就业市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心态重构

  

 

2.1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工作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工作状态发生积极变化的职场人占比:超6成

猎聘此次调研显示:疫情缓解后,在工作状态的变化方面,60.93%的职场人表示,比此前积极、努力;22.04%的职场人表示没什么变化;10.74%的受访者表示比此前消极、懈怠。


9.png
 

▎工作状态发生积极变化的原因:经历疫情心态变成熟是首因

在工作状态发生积极变化的职场人中,75.38%的人表示变化原因是“经历了疫情,自己工作心态成熟了很多”,这个原因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原因分别是“疫情好转,经济复苏,看到更多希望”“疫情下万事皆难,应该积极面对困难”,得票率分别为68.39%、50.46%。第四大原因是“工作保住了,需要更加珍惜”,这一选项的得票率为41.34%。
 
一场疫情使国人目睹了生死离别、出行受阻、物资紧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的艰难时刻,也让他们体会到全国上下共克时艰的精神,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心智得到了锻炼。


10.png



2.2

降薪裁员对职场人心态的影响


▎降薪个人遭遇裁员、降薪情况分析:近4成职场人遭遇

疫情期间,降薪裁员的新闻时有发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此次调研发现,“既没被裁员,也没降薪”的职场人占到59.07%;“没裁员但降薪了”的职场人占到38.7%,“被裁员”的职场人仅占2.22%。

11.png


▎个人所在公司遭遇裁员、降薪情况分析:超3成人有裁员无降薪

当问及职场人疫情期间其所在的工作是否有裁员/降薪情况:34.44%的人表示自己的公司有裁员,但没降薪;29.61%的人表示自己的公司“有降薪,没裁员”;仅有7.5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公司降薪和裁员同时发生;28.4%的职场人表示不清楚自己的公司有没有发生裁员降薪情况。

12.png
 

▎裁员降薪对职场人的影响:裁员降薪发生后,超4成人有离职念头

在个人或公司遭遇裁员、降薪情况的职场人中,38.79%的人表示裁员、降薪会让他们有离职准备,虽然“不会马上离职,但打算骑驴找马了”。仅有2.69%的人表示这种情况会让自己“心凉了,想立刻离职”。但即便这种情况发生,31.61%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不会离职。
 
13.png
 
由此可见,一方面职场人对于裁员降薪的冲动反应较少,较为理性;另一方面公司采取裁员降薪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心离散。对于裁员降薪,公司应尽量保持相关政策的透明、公开,并即使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尽量减少裁员降薪对员工和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
 


2.3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对公司归属感的

变化及其原因


▎超6成职场人加深了对公司/单位的归属感

此次调研发现,66.11%的职场人表示与公司共同经历疫情加深了自己对所在公司/单位的归属感;33.89%的职场人表示归属感并未加深。

14.png

▎归属感加深的原因:老板与员工共渡难关是首因

疫情期间员工归属感加深的原因是什么?在表示归属感加深的人群中,位居前四的原因是“老板带领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很受鼓舞”“管理人性化,实行弹性工作制”“没裁员”“增加了健康或医疗等方面的福利”,其得票率为54.06%、43.7%、40.9%、40.34%。
 
由此可见,在遭遇疫情等重大困难时,公司要提升士气、凝聚人心,老板应该以身作则,与员工共患难;同时,多采取一些柔性管理手段,才会得到员工的拥护。
 


2.4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跳槽情况分析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跳槽计划:近7成人无跳槽想法

后疫情时代,多数职场人对跳槽的态度较为谨慎。当问及当下是否有跳槽计划时,52.04%的人表示“目前工作还算稳定,没有跳槽的想法”;17.59%的人表示“工作不好找不打算跳,担心越跳越糟”。

11.85%的人表示“原来想跳槽,但因今年形势暂缓计划”。11.11%的人表示“没有特别明确的计划,碰到合适机会就跳”;6.85%的人打算跳槽,但下家还没找好。仅有0.56%的人表示已在疫情期间成功跳槽。
 
15.png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对跳槽难易度的感知:近8成人表示跳槽难度明显加大


关于跳槽难易度的感知情况,77.78%的职场人表示感觉跳槽难度明显加大;15.74%的人表示难度与往年相比无变化。仅有2.59%的人表示跳槽难度小于往年。

16.png
 

▎跳槽难度大最突出的两大体现:好机会变少、优秀人才变多

在表示当前跳槽难度明显加大的人群中,74.05%的受访者表示难度最突出的体现是好工作机会明显变少;63.1%的人表示“就业市场优秀人才比往年多,竞争更激烈”;46.19%的人表示用人单位对候选人要求变高。这三项的得票率位居前三。

17.png

此外,44.05%的职场人表示用人单位不确定性增多;认为“薪资不好谈,涨薪空间变小”“招人流程、周期变长”的人分别占到28.57%、16.67%。
 


2.5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职业安全感研究


如失业,职场人能接受找工作的最长期限:超3成人为2-3个月

如果失业降临在自己身上,职场人可接受找新工作的最长期限是多久?34.81%的职场人表示为2-3个月,占比最高;其次,可接受1个月之内的人占比为30.93%。

18.png
 

失业情况下职场人现金流可维持最长期限:超2成人为2-3个月

疫情下,多数人意识到现金流才是生命线。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职场人的现金流可维持生活的最长期限是多久?此次调研显示,25.19%的人表示可为维持12个月以上;22.78%的人最长可维持2-3个月;20.74%的人最长可维持4-6个月。

19.png

对比失业情况下职场人可接受的找工作最长期限来看,现金流的最长期限的比例远高于找工作的最长期限。这表明职场人愿意储备更长时间的现金流,而对于找工作时间的期限容忍度相对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找工作时间方面的焦虑感。因为没有工作的状态积蓄会坐吃山空,收支几乎无法平衡。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安全感来源:最大来源为所在公司的稳定性

本次调研发现,在当前形势下,职场人的职业安全感三大来源为:所在公司的稳定性、自身的工作实力、自身的工作经验,其得票率分别为58.7%、53.52%、46.11%。
 
20.png

此外,40.56%的人表示其职业安全感来自大的经济、政治环境;37.96%表示安全感来自所在行业的前景。仅有2.96%的人认为来自自己的副业;6.3%的人表示来自自己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

 

分析职场人职业安全感的来源可见,职场人对职业安全感的认知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偏向内求。即增强自己的功力,而不是向外探求虚名。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工作上最大的顾虑:近6成认为就业市场僧多粥少

当问及当前工作方面最大的顾虑,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就业市场僧多粥少,不论在职或换工作危机感都很重”“行业或公司受到疫情冲击,面临生存危机”“担心疫情长尾效应引发下一轮裁员潮 “,其得票率为59.63%、55.19%、46.3%。

21.png


由此可见,疫情带给职场人工作方面的忧患意识仍然存在,居安思危也是一种工作动力和生存智慧。适当的危机意识会给职场人带来更多关于应对危机方案的思考,以防更糟的情况发生。
 



3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工作重构



3.1

疫情前后职场人相关事项优先性排序变化


无论疫情前后,家人始终排名第一

当让被调研的职场人对“家人、工作、健康、婚恋、朋友、技能学习/深造、兴趣爱好、备孕生子、宠物”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后发现:无论疫情前后,家人对于广大职场人的重要性都位居第一位,平均综合得分均为7.74。这表明职场人对家人的重视程度很高。
 

疫情后健康的重要性超过工作,位居第二

疫情让越来越多奋斗的职场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前,健康被排在第三位,位于家人和工作之后;疫情后,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超过工作,位居第二,工作位居第三。“健康”一项除了排名升高外,分值也有较大提升,其综平均综合得分从疫情前的5.64上升至疫情后的7.14。

22.png
 


3.2

疫情前后职场人择业要素的变化


疫情前,职场人最看重的择业要素:薪资福利

疫情前,在职场人的择业要素中,“薪资福利“位居第一,得票率为81.48%;”稳定性”以56.30%的得票率位居第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明朗”“通勤距离/时间”位居第三、第四,得票率分别为37.59%、35.56%。

23.png  

疫情后,职场人最看重的择业要素:稳定性

疫情后,“稳定性”以75.74%的得票率超越薪资福利,成为职场人选择工作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薪资福利的重要性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从疫情前的第六名上升至疫情后的第三名,得票率也从疫情前的24.26%上升到疫情后的57.78%。这表明,疫情过后工作是否稳定和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大多数职场人在选择工作时更为关心的问题。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明朗”从疫情前的第三名下降到疫情后第四名;“通勤距离/时间”则从疫情前的第四名下降到疫情后的第五名。这表明对与当下切身利益关联性小的因素,职场人的态度更加宽容,这也体现了疫情后他们更加务实的一面。
 


3.3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

对公司性质及类型的偏好


▎对公司/单位性质的偏好: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最受欢迎

在被问到“当前,你最想去哪种性质的公司/单位”时,超4成职场人表示希望去国企上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24.81%的占比位居第二;私企和外企则分别以21.67%的占比和10.19%的占比位居第三、第四。
 
24.png

▎对公司类型的偏好:疫情后选初创公司的人比例锐减

对于最想去什么类型的企业上班:无论疫情前后,职场人的排序均为融资B轮以上业务相对稳定、成熟的公司>上市公司>初创公司。

疫情前,选择融资B轮以上业务相对稳定、成熟的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职场人合计占比83.15%,选择初创公司的占比为16.85%。而在疫情后,选择前两者的占比合计为94.81%,仅有5.19%的职场人选择初创公司。
 
25.png
 
获得B轮以上融资的公司和上市公司一般业务模式相对稳定,而初创公司由于在资金、模式和市场方面可能会面临不完善的问题,在疫情下的抗风险能力比稳定、成熟的公司相对较弱。职场人选择初创公司的占比明显减少,这也是职场人求稳的一种体现。

 

3.4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

对办公地点的偏好


▎近5成职场人最偏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办公地点”

疫情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上班地点”以47.78%的得票率成为职场人最偏好的工作方式,“在办公室上班”则以44.07%的占比位居第二。这表明,疫情缓解后,大家更倾向用更弹性、更灵活的方式办公。

值得注意的是,在“办公室上班”的得票率仅以微小的差别位居其次,这说明了疫情缓解后,随着多数职场人在办公室正常复工,人们已经接受了常态化办公方式。
 

▎ “在家办公”得票率最低,不足1成

相比之下,曾经令不少人羡慕的 “在家办公”在后疫情时代的得票率最低,仅为8.15%。在疫情严重时期,不少职场人都有过在家办公的经历。猎聘通过与职场人的访谈发现,不少访谈者表示,在家办公尽管更灵活,但由于沟通效率相对差。工作与生活之间界限模糊而导致比办公室上班更忙,因而在疫情缓解后就渐渐失去了魅力。
 
26.png
  

3.5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返乡态度分析


▎疫情前超5成职场人在外乡工作,疫情后超3成在外职场人欲返乡工作


根据此次猎聘调研数据,疫情前,有超过一半的职场人在远离家乡之外的城市工作。疫情过后,这些原本在远离家乡之外的城市工作的人中,有35.07%的人表示决定回到家乡或者在距离家乡更近的地方工作,28.47%的人表示没想好要不要回去,还有36.46%的人表示不想要回去。

经历了疫情,人们对于情感、对内心安全感的需求更强烈。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返乡工作。随着中小城市的建设日趋完善,未来几年职场人返乡趋势会更加明显。

 

27.png

 

▎在外职场人欲返乡工作两大原因:更方便照顾家人、老家生活更安逸


对于想要回到家乡工作的人,其返乡原因排名前三的是:“在外鞭长莫及,回去更方便陪伴、照顾家人”“老家生活成本低,生活会轻松安逸一些”“更愿意生活在熟人圈子中,人熟好办事”,这三项得票率分别为80.2%、69.31%、55.45%。
 
此外,40.59%的职场人回乡的原因是“老家的人脉关系有利于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回家考公务员”也是一部分人回乡的原因,这一项的占比为5.94%。

28.png

3.6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求职偏好


超46%职场人偏好招聘平台,超45%偏好视频面试

从疫情后职场人偏好的求职渠道来看,通过招聘平台求职依然是大部分职场人的首选,占比达46.11%;熟人推荐位居第二,占比22.96%;猎头推荐以11.11%的占比排名第三。选择通过线下招聘会/双选会求职的职场人占比仅为8.89%。此外,也有小部分职场人通过企业官方页面投递简历和通过社交平台找工作。

29.png

疫情后,无接触的视频面试成为主流,既保证了面试双方的安全,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面试的效率和体验。随着疫情的缓解,也有不少人喜欢更真实的线下面试。
 

▎疫情前后职场人跳槽薪资期待变化:疫情后接受平薪/降薪的职场人增多


对于“涨薪多少才能吸引你跳槽”,疫情前后职场人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疫情前,涨薪至少20%-30%才跳槽的人占比最高,为41.48%;涨薪至少30%-50%才跳槽的人占比为32.41%,位居第二;涨薪至少10%-20%跳槽的人占比为11.11%,位居第三。

疫情后,涨薪至少20%-30%和至少30%-50%的人占比较疫情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前者占比降低至28.70%,后者占比降低至21.11%。涨薪至少10%-20%跳槽的占比则比疫情前增加,占比从疫情前的11.11%增加至22.41%。

30.png 
此外,能够接受平薪跳槽及降薪跳槽的职场人占比较疫情前明显增多。疫情前,能够接受平薪跳槽的占比为3.70%,疫情后这一占比增长至10.93%;疫情前,能够接受降薪跳槽的占比为0.19%,疫情后,这一占比增长至1.11%。这表明职场人对于跳槽薪资的期望更加理性、务实,不是一味求涨,而是根据整体大环境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灵活应对。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对热门领域和新职业的兴趣分析

最感兴趣的热门领域是医疗健康,最感兴趣的新职业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与互联网营销师。

在被问到“以下疫情下的热门领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时,医疗健康成为最多职场人选择的领域,占比为26.48%;在线教育以20.56%的占比位居第二。

受疫情影响,与健康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和与教育相关的在线教育领域今年来备受关注。因此这两个领域成为众多职场人感兴趣的领域。此外,AI/大数据、电商直播得票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6.85%、15.74%。

31.png

在人社部2020年7月正式发布的新职业中,职场人最感兴趣的前五个职业分别为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信息安全测试员,这几个职业的占比均超过10%。其中占比最高的两个新职业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占比均为17.59%;其次是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占比均为13.52%。

32.png 

3.7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对副业的态度


▎近8成职场人有开展副业的想法,首因是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公布文件,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多样化自主、分时就业,鼓励“副业创新”。从猎聘调研来看,当下有78.15%的职场人有发展副业的想法,4.44%的职场人已有副业,只有17.41%的职场人表示没有开展副业的想法。
 
33.png
 
已开展副业和有开展副业想法的职场人表示,“增加收入来源,补贴家用”是他们要开展副业的主要原因,这一人群的占比为67.94%;其次是“开展副业可以增强安全感,以防失业”,选择此项原因的职场人占比为23.77%。此外,还有8.3%的职场人表示副业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
 

▎最受职场人欢迎的副业种类:微商、自由撰稿人

无论是寻求额外收入,还是出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副业正成为主业之外的有力补充。从职场人现在从事或最想从事的副业种类来看,微商成为得票率最高的选择,为43.05%;其次为自由撰稿人,得票率39.91%;家教/培训老师以37.44%的得票率排名第三;


而在疫情期间大热的直播行业也成为不少职场人寻求第二职业的战场,主播以22.65%的得票率排名职场人已经从事/最想从事的副业第四名。此外,网约车司机、外卖或快递骑手等近年来蹿红的新职业也成为不少职场人想要开辟的第二职业。

34.png


3.8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工作中需要的帮助


▎加强专业度培训是职场人希望获得的首要帮助

后疫情时代,在职场人工作中所需要的帮助诉求中,“加强专业度培训”位居第一,占比为43.52%。经历疫情,面对失业的风险,更多的职场人意识到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才是工作中的立身之本,是抵御职场风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对于专业性方面提升自我的渴求更加强烈。
 
35.png
 

▎“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是职场人希望获得的第二大工作上的帮助

疫情虽然已经缓解,但疫情最严重时期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对不少人职场人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甚至留下了心理创伤和阴影,多少也会波及工作。疫情后期,重新做好心理建设,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应对更大的挑战,使得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的强烈诉求。


在本次调研中,29.26%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渴望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这一人群的占比排名第二。此外,15%的职场人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提升个人领导力”,12.04%的人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拓展人脉、认识更多猎头“,这两项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这表明职场人在工作上希望得到的诉求是多元化的,疫情下更多的人注重对自身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不少人注重自己职场上进一步向上和向外的发展。
 

 


4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生活重构

 

4.1
疫情对职场人生活习惯的改变


▎疫情后职场人改变的第一大坏习惯:作息饮食不规律

疫情的出现以及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改变了也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在本次调研中,在疫情后职场人改变的生活方面不好的习惯中,位居第一的是“作息、饮食不规律”,这跟疫情后职场人加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在疫情中,民众反复被教育,免疫力才是抵抗病毒的最有效的因素,而“作息、饮食不规律”是降低免疫力的杀手,职场人改变这一不良习惯,也充分证明了疫情后职场人更加关注自身健康。
 

▎疫情后职场人改变的第二、第三大坏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不爱锻炼

本次调研发现,职场人疫情后改变的第二、第三大不良习惯是“花钱大手大脚,节俭意识不强”“不爱锻炼”,这二者的得票率分别为55.19%、50.19%。位居第四和第五的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疏于跟家人联系”,得票率分别为39.07%、24.81%。


职场人改变的第六个不良习惯是“碍于面子,轻易借给别人钱”。此外,只有2.96%的人表示没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6.png

疫情使得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对于经济和就业的冲击,让不少人体会到了存款带来的安全感。戒掉了“报复性消费”,开始了“报复性存钱”,也让原本好面子的人,不再轻易借给别人钱,而是选择捂好自己的钱袋子,以应对以后的风险。

 

除此之外,疫情让不少职场人更加珍视家人,不再因为工作忙而忽略家人的存在,即使再忙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保持联系。


4.2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生活方面最大的顾虑


职场人生活方面第一大顾虑是“担心疫情反复”

在被问及“当前,生活方面最大的顾虑”时,“担心疫情反复,生活方方面面遭受冲击”以64.26%的得票率占据首位。在疫情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疫情出现了反弹,不过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进入秋冬季节,不少职场人担心疫情反复,再一次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职场人生活方面第二大顾虑是“怕自己家人/伴侣失业”

“怕自己家人/伴侣失业,共同收入减少”为职场人第二大生活方面的顾虑,得票率为47.78%。“疫情还未结束,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担心自己失业,还不起房贷/车贷,无法养家糊口”排在第三、第四位,得票率分别为43.15%、40.74%。


疫情让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意识到自己和伴侣/家人不仅是情感共同体,也是财务共同体,因而自己或他们的健康和经济出现问题,都会让职场人忧心。

37.png

疫情也强化了人们对于安全感的诉求,尤其是属于自己的小天地,23.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生活方面最大的顾虑是“没有房/车,一旦疫情反复,缺乏安全感”。

 

在情感方面,一些人经过了此次疫情,更加渴望拥有另一半,23.33%的受访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还没找到另一半,面对疫情后的一切挑战自己身单力薄”。可见在生活方面,人们对安全感既有物质上的诉求,也有精神层面的诉求。


4.3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经济上抗风险能力来源


超8成职场人经济上的抗风险能力源自全职工作收入

在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经济上抗风险能力的第一大来源是全职工作收入,这一项得票率为80.37%。疫情期间,工作机会相对少,不少人发现全职工作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保底饭碗、衣食父母。
 

近5成职场人经济上的抗风险能力来自家庭共同的收入

职场人经济上排名第二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家庭共同的收入,这一渠道的得票率为48.70%。这更加证明对于不少人而言,家庭不仅提供情感支持,同时提供经济支持,是不少职场人应对经济压力的坚强后盾。

38.png

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投资理财收益”“以往的储蓄”,得票率为31.48%、29.63%。而另一些人则是选择用钱生钱赚取“睡后收入”;也有不少人经济上采取最传统的对抗风险的方式,那就是依靠以往的储蓄渡过难关。“父母或其他亲友的经济支持”位居第五,得票率为24.63%。副业和房租收入得票率相对较低,为11.85%、7.78%。


 

4.4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的理财观


▎超8成职场人疫情后理财意识增强,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多财务保障为首因


经历疫情之后,85.93%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理财意识比起疫情前有所增强;9.44%的职场人没有增强;4.63%的职场人则一直就没有理财意识。疫情倒逼更多的人认清生活的残酷真相,意识到了财务安全是个人及家庭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次调研发现在疫情后理财意识增强的人群中,发生这种变化的排名前三的原因是:“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多财务保障”“有财务危机感”“预备能够应急的钱”,得票率分别为76.08%、72.84%、71.12%。

39.png

疫情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场人对财务的焦虑,更愿意未雨绸缪。而“家里用钱的事项增多”这一原因的得票率则相对低,为19.18%。这表明职场人士理财更多是提前部署、预防式干预。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认可的理财方式:存款最受认可

疫情加速了职场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也让职场人的理财观念变得更理性。疫情过后,职场人更倾向于稳健投资,理财方式也将优选“保本型”,所以稳定性强风险最低的“存款”成为理财首选,得票率为76.48%。
 
在疫情后市场尚未平稳的情况下,“买基金”“买保险”“买黄金”这些较为稳妥的理财方式也颇受欢迎,得票率分别为66.3%,41.3%,21.67%;而风险较高波动较大的“炒股” “买期货”得票率相对较小,分别为16.67%和12.96%。

40.png

一方面,疫情导致职场人消费心理发生较大改变,疫后职场储蓄意愿有所增强。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危机后居民增加储蓄并非个例,从历史经验看,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个人储蓄存款总额曾连续 17个月月均增速达到 50%以上,表明危机发生后居民的安全意识普遍强化。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疫情后一些企业盈利受损,波及金融市场,引起职场人对投资风险的担忧,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对于理财更加保守、求稳。




5

后疫情时代职场人消费重构


 

5.1

疫情前后职场人消费观的变化


疫情前 “量入为出”最受认可,“勤俭节约”认可度最低

疫情前,职场人认可度排名第一的消费观是“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收入多少决定支出)”,得票率为59.26%。排名第二的消费观是“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得票率为18.15%;12.59%的人认可的消费观是”有多少花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有10%的人认可“勤俭节约,细水长流”,这种消费观排名最末。
 
41.png 

疫情后 “勤俭节约”的消费观逆袭,最受职场人认可

疫情后,选择“勤俭节约,细水长流”的人数比例大幅上升至53.52%,其排名也从疫情前的最后一名上升到疫情后的第一名。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得票率从疫情前的59.26%下降到疫情后的39.26%,排名也从疫情前的第一名降至疫情后的第二名。
 
“有多少花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两种消费观的得票率也有大幅下降,分别从疫情前的18.15%、12.59%下降到疫情的4.81%、2.41%,排名从第二、第三下滑至第三、第四。从“任性剁手”到“ 勤俭节约”,这表明疫情后不少职场人在消费方面变得更加保守、节制。疫情前一些较为随意、看似洒脱的消费观在疫情后失去为数不少的拥趸。


5.2

疫情后职场人买房/车计划的变化及欲购房/车原因分析


▎疫情后, 有买房/车计划的职场人占比小幅下滑,对安定的渴望相对坚定 


本次调研发现,疫情前,有买房/车计划的职场人占比63.89%,无买房/车计划的人占比36.11%。而疫情后,有买房/车计划的职场人比例下降到52.90%;
无购房/车计划的人比例上升到了47.10%。
 
42.png

疫情后有段时间不便出门、不便实地考察也对用户买房/车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推迟了相关计划。虽然有买房/车计划的职场人比例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过半。随着疫情的缓解,潜在的购房需求不断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月全国住宅销售额增长6.2%。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重点18城二手住宅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4%,疫情对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冲击已被填补。疫情后购房欲望的相对稳定与购房需求的释放,反映了人们疫情后对于安全和安定的渴望。
 

▎疫情后职场人计划购房原因:首因是为自己居住或出行带来安全感和自由


在疫情后计划买房的职场人中,44.38%的人在疫情后计划买车/房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给自己居住或出行带来安全感和自由”,持这一观点的人群比例最高。

疫情期间,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社区管理,甚至还有小区干脆不允许租客回到出租屋,一些租房住的职场人生活面临很多不便。而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在疫情期间被大家拉入了“高危名单”,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人们对于独立住房和私家车的渴望。

43.png

此外,28.88%的职场人在这次疫情中,深刻体会到了家人的重要性,想要买房/买车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家人的生活更方便、舒心”。
 
疫情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提升财力的重要性,房产作为近些年人们最认可的抗通胀项目,依然受到一些人的欢迎,16.41%的职场人“为了资产保值”选择了买车/买房。还有9.73%的人在2020年走向了人生的下一阶段,“为了迎接生活新阶段(如结婚、生子,或孩子上学)”,他们想通过买车/买房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5.3

疫情前后职场人消费支出变化


▎疫情后职场人三大消费支出:家庭日常支出、房租/房贷、旅游

疫情前,职场人消费支出的三大项目是家庭日常支出、房租/房贷、旅游,这三项得票率分别为53.89%、44.26%、39.07%。位居第四的是美食烹饪,得票率为31.85%。

 

▎疫情后职场人旅游支出锐减,医疗健康支出增多升至第三

无论疫情后,职场人消费支出最多的项目均是家庭日常支出、房贷/房租,这两项在疫情后仍旧排名前二,得票率为58.70%、43.15%。疫情后,排名第三的是“自己或亲人的医疗健康”,得票率为从疫情前的10.56%升至疫情后的35.93%,提升了五个名次。

疫情后,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更愿意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进行投资。“子女教育”的排名从疫情前的第八升至疫情后的第四名,其得票率从27.96%增至34.63%。疫情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在家学习,家长与子女相处的机会、对子女教育的参与程度增多,这促使家长更加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44.png


值得注意的是,“健身” “技能学习”这两项的得票率在疫情后的排名和占比均有上升,分别从疫情前的第九(7.59%)、第十(7.78%)上升至疫情后的第六(21.11%)、第七(15.93%)。相比之下,“旅游”这一项排名剧烈下降,从疫情前的第三名(39.07%)下降到疫情后的第十(10%)。疫情导致出行不便,迫使很多职场人取消自己的旅游计划,旅游成为疫情后一段时期损失最惨重的行业之一。

职场人在疫情前后消费支出的变化反映了他们在疫情后,更加关注对家人的投入、对自身的竞争力的投资。其消费行为更加注重长线收益,而非短期享受。


   


结  语 


2020年无论对于国家、组织还是个人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不少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深刻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疫情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国民经济和就业已在回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就业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会给职场生态创造更好的环境,从而提升职场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当前疫情还未完全结束,而且还有反弹的可能,未来仍然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鉴于这种情况,职场人在各方面应该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准备。除了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外,职场人更应向内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积极地担负起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各种角色的责任,加强自己心理建设和疏导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的技能与价值。

这才能更有信心对抗不确定性、抵御风险,更好地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甚至把危机变为转机,增强自己的逆商,更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人生。

-End-

本文系猎聘人才官(ID:liepinrcg)原创,转载请添加微信:liepinkf